微信平臺
English
這是一張圖片
黨建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黨的建設 - 黨建新聞

對話新國企·百年黨旗紅 | 中國節能宋鑫:用紅色基因打造生態環境保護央企鐵軍

發布人:   時間:2021-06-10  點擊數量: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在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指導下,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聯合人民網、北京市國資委、北京日報推出“對話新國企·百年黨旗紅”系列融媒體訪談。中國節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參加訪談,并以《用紅色基因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為題,暢談中國節能如何用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6月起,“對話新國企·百年黨旗紅”系列融媒體訪談在“國資小新”新媒體矩陣、國資委網站、《國資報告》雜志及海外傳播平臺,人民網、新華社新媒體、中國網、“學習時報”新媒體、北京日報客戶端全媒體平臺、長安街知事全媒體平臺、《旗幟》雜志、《中國企業家》雜志等平臺播出。

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始終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努力推動黨建和業務的深度融合。近日,中國節能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在做客“對話新國企·百年黨旗紅”系列融媒體訪談時表示,中國節能堅持黨建引領,持續在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打造特色,在全面融入中心促進改革發展中彰顯特色,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凸顯特色,不斷推進黨建工作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方式創新,不斷推動黨建工作向基層拓展、向縱深拓展、向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各方面拓展,堅定用紅色基因打造生態環境保護央企鐵軍。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 。宋鑫表示,中國節能始終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黨建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抓理論學習、抓政治站位提高、抓基層組織建設、抓人才隊伍建設、抓融入中心、抓形成合力”六大特色做法,筑牢“根”“魂”優勢 ,打造黨建特色品牌。

中國節能堅決貫徹“兩個一以貫之”,全面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在服務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和重大任務中,充分發揮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企業作用,成立長江保護事業部、碳達峰碳中和事業部、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等,積極參與投資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牽頭發起設立規模10億元的中節能(湖北)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加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發者聯盟,在咸寧、湖州、衡陽、畢節四個試點城市推動一批示范項目落地見效,以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發展,踐行央企使命擔當。 

回看中國節能的成長奮進之路,不難發現,黨旗所指就是它行之所向。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節能火速集結專業隊伍、精干力量奔赴武漢,僅用了不到14天時間建成千子山醫廢處置中心并投入運行,武漢市巨大的醫廢處理壓力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緩解。“如果醫療廢棄物處理不當,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我們守住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線。”宋鑫回憶道。 

作為央企,中國節能敢打硬仗,善打硬仗。在脫貧攻堅戰中,中國節能選派了一批批優秀年輕掛職干部投身扶貧一線,在河南嵩縣和廣西富川兩個定點扶貧縣投入幫扶資金6000多萬元,引進無償幫扶資金3300萬元,培訓扶貧干部4000余名,幫助購銷農產品500余萬元,資助貧困大學生2400余名,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在助力兩縣脫貧摘帽的同時也為當地百姓蹚出了一條可持續的致富之路。

在大戰大考中淬煉的堅強黨性和奮斗精神在破除產業發展桎梏的過程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垃圾圍城”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中國節能歷經7年探索,在山東臨沂創新打造了擁有垃圾發電、餐廚、供熱、污泥、病死畜禽等八大處理系統的智慧生態產業園,開創了我國城市固廢集中處置的“臨沂模式”。宋鑫介紹說:“這種模式同單獨建設相比,可為當地政府節省土地約30%,節約投資近30%,更重要的是減少了鄰避效應,明顯地提高了城市資源利用效率。臨沂產業園也被評為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在新發展階段,中國節能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抓好深度融合、推動深化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狠抓黨風廉政建設等,真正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競爭優勢、發展優勢。

發揮黨建促進發展重要作用,強化政治理論學習是關鍵,宋鑫說:“只有思想認識上、政治站位上提高了,行動才會更加有力。我們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并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凝聚磅礴的奮進力量。”

“十四五”期間,中國節能將以黨建為引領,聚焦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培養創新人才隊伍、加強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加強有關標準制定等,動員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全面參與到這項重大任務中來。

宋鑫特別提到,中國節能將充分發揮“共抓長江大保護科技創新聯盟”作用,與更多高校及科研單位開展科技協同創新,按照梳理出的“38+2”重點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清單開展工作,并不斷優化清單內容,著力解決各類“卡脖子”問題,推動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和現代產業鏈鏈長,引領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
最新国产资源片在线观看